第49章 廉政司_宋士
笔趣阁 > 宋士 > 第49章 廉政司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9章 廉政司

  立春以来,两河百姓惊奇地发现,宣抚司好像没有再像往常一样,大修兵戈,征讨四方。而是变得静悄悄,大军也没有任何动态。

  虽然在不久前,忠义军海军摧毁了伪齐的密州海军,牢牢控制了山东南部、淮河沿海的出海口。但说起来,其实并不是一场多么大的战斗。

  河北忠义军河北边境的河间府、中山府,甚至是沧州,囤积了三万以上的大军,太原以北的石岭三关也堆积了数万大军,但无论是河东还是河北,忠义军和金人之间的防线相隔近百里,并没有实质上的对峙和搏杀。

  两河之地,京畿河南府、陕西各路,都是出现了短暂的和平,百业待兴,百姓穿梭于田头,商船奔往于运河和河流之上,驿道上装满货物的车辆不绝于途。自宣和末年女真人南下以来,大宋原来的北地各路,终于恢复了几分元气。

  宣抚司的各大将领,各路官员,包括王松自己,频频出现在田间地头,检查庄稼生长情况,探究百姓民生,看看官府的各项措施有没有有效实施。

  «青苗长势良好,王相公亮相田头»,看到这一篇报道,王松微微一笑,摇了摇头。现在的报纸,标题是越来越吸引人眼球了。

  就比如,介绍边塞之苦,报纸上的标题为“北风紧,铁甲寒,征人身孤单”;有物价飞涨的,则是«天苍苍,野茫茫,物价天天涨»;当然,也有反应官员腐败的«取之于民,用于自身»。

  报纸上撰稿的大都是文学大家,如黄纵、朱梦说、郭永等人。这些人熟知史事及掌故轶闻,公务之暇,濡笔为文,妙语如珠,生动活泼,令人忍俊不禁,于笑声中每有所得。

  王松自然不会阻止这些,这些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对于他来说,开启民智、开阔视野,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让他兴奋。

  看到一篇«清君侧,除宦官,苗、刘春夜入海»的文章时,王松下意识的地心里面一惊。沧海桑田,时移俗易,苗、刘之变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历史上的苗、刘之变,就是一场闹剧,不过是以北方军士为主的一次抗议大宋朝廷苟且南逃的兵潮而已。苗、刘等人只是杀了几个无足轻重的大臣和宦官,除此而已,没有任何的积极意义。

  赵构被迫退位后又复位,苗傅、刘正彦、吴湛等骨干被杀。不过韩世忠、张俊等人却是扶摇直上,吕颐浩、朱胜非也步入了政事堂之阶。

  唯一遗憾的就是赵构三岁的儿子由于惊吓而死。

  王松继续看了下去。果然进程和原来历史上基本一样。只不过看到最后,他却皱起了眉头。

  宋军上万人,被不明身份的巨大船队接走,入海北上……

  王松仔细看了几遍,对卫士道:“你去把水师的李统制官喊一下,我有事找他。”

  “不用找他了!”

  王青走了进来,王松摆摆手,卫士退了下去。

  “大哥,怎么,莫非你知道这其中的事情?”

  王松心里明白了几分。大哥主管机宜司,江南发生这么大的事情,大哥一定是有所耳闻,或者是参与其中。

  “二郎,当日江南情报处传来消息,由于时间紧迫,我便让流求的水师直接出动,接应苗刘之众。”

  王青看着目瞪口呆的王松,正色道:“大哥知道你不想和朝廷惹上关系,所以就自作主张。大哥也是为了你着想,你要怪就怪大哥吧。”

  “大哥,你可真是先斩后奏啊!”

  王松摇头苦笑,一时无语。

  说实话,这件事要是让他处理,他

  还真下不了决心。

  “当初你和公主结婚时,大哥就不愿意。要是你还和朝廷纠缠不清,会冷了将士之心,失了天下百姓之心!”

  王青苦口婆心道:“你以为李宝会听从于我?你以为我能调动水师?你以为李宝能随意调动水师?任何对忠义军,对你有益的事情,张横、李宝他们都会去做!”

  王松悚然一惊。海军两大主将,李宝和黄飞虎。俺按说二人都应忠心于他,但却在这件事上,二人完完全全是先斩后奏,而且是出奇地'团结。

  如今水师几百艘船只,人数数万,足可以纵横大海,舰炮外交了。

  他不想对大宋朝廷动手。董先就占了京兆府,接着是整个陕西;他无暇顾及大宋朝廷,海军就接了这么多西军北来,大大削弱了朝廷实力。

  一人一国,大多数的将领,现在都将他视为天下之主。他犹豫不决的事情,自然有人为他清理善后。

  也不知道,这些人背着他,还干出了多少他不知道的事情?

  “李宝,黄飞虎二人降阶半级,扣3月饷粮,方雄升为江南情报处处长。”

  王松微微一笑,轻声问道:“大哥,苗、刘等人和部下,现在何处?”

  王青道:“苗、刘二人所有军士、家眷先去了流求,如今都在海州,择日北上。苗、刘等二人有书信在此,愿做一田舍翁,所携金银都献于军中,军权归于宣抚司。”

  王松点点头道:“苗、刘也算是忠义之人。告诉他们,若是愿意统军,征战沙场,可以在军中给其一妥善职位。若是想急流勇退,甘老泉林,咱们也不勉强。其麾下各将士、家眷,自然会妥善安置。”

  王青离去,王松不由得暗暗摇头。忠义军和大宋朝廷之间的摩擦,已经凸现。

  “李公,报纸上所说的那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贪官,都已经处理了吗?”

  王松转过头,突然问道。

  耀州一战,忠义军阵亡三万大军,宣抚司接到各军上报的伤亡数字,按照名册下令给地方官府,立刻由地方官员到死难士兵家里去慰问,送去抚恤钱粮。

  宣抚司的规定是核实伤亡数字后,必须在一月内把抚恤送到家属的手中。这样,在战士的骨灰还没有送回,抚恤已经到手,慰问也已经送达。这一政策也颇得军士和百姓之心。

  本来好好的政策,在推行时,则是受到了一些地方上的阳奉阴违。

  一些阵亡士兵没有直系亲属,又由于抚恤的银两数目巨大,于是地方官员便连同下属、亲属,伪立名册,中饱私囊,巧取豪夺,人人成了富翁。

  纸终究包不住火,在百姓的不断举报下,在报纸舆论的推到下,宣抚司马上成立了监察司,下访调查,挖出来了一大群硕鼠。

  “回禀相公,总共牵涉官员268人,涉案银钱13万贯之多。隆德府知府周华,赵州知州黄亮,交城县丞刘正,这几个都是贪墨万贯以上的要犯。如何处置,提刑司还在等候相公的指令。”

  接着李若虚的话,黄纵忧心忡忡。

  “相公,我朝自太祖、太宗以降,对官员贪墨一向都是法不责众。太祖在位17年,处死贪官也不到30人,而州府以上官阶的只有一人。太宗朝至今,因贪腐治罪的官员更是少之又少,几乎无人因贪腐而受到追究。相公若是重处,恐怕会群起而攻之,最后不了了之。”

  朱梦说也道:“相公,你要慎重啊!”

  大宋一朝,赵普、丁谓、王钦若、蔡京、秦桧、童贯、张俊、刘光世等人,一个个

  家财万贯、富可敌国。这些人贪赃枉法,卖官鬻爵,横征暴敛,假公济私,运用权力捞足了银子。

  因这些人是朝廷重臣,威胁不到皇权,朝廷对其贪腐之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便他们之中个别人(蔡京、童贯等)的倒台,也是斗争的需要和结果。贪官们深谙体制的本质,只贪钱财,不反朝廷。因为他们身在体制之中,朝廷就是他们最大的后台。

  王松摇摇头,站了起来,沉声道:

  “贪墨可以亡国,也会波及身家性命。官员贪污,上侵国帑,下朘民脂,实属法所难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司失察、营私舞弊,上行下效、利欲横流、世风败坏,这样下去,国将不国,大事休矣!”

  宣抚司不可能像朝廷一样,既有大理寺又有刑部,如今的提刑司覆盖了官府官员犯法,而宪兵司则是专门对付军中军士。

  至于百姓,则是地方官府的事情。

  只是,让官员们去调查他们的同僚,这如何看来,都是有些贼喊捉贼的味道。

  也许,后世的廉政公署、反贪局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反正宣抚司百废待兴,一切都在草创阶段。

  “所有涉案官员依律处置,贪墨之银钱充公。”

  王松沉声道:“贪腐之害,误国误民,必须严惩之。不过,律法监督上的缺失,却是贪腐横行的根本。”

  众人都是一愣,不知道王松又要有什么奇思妙想。

  王松缓声道:“各位,我欲成立廉政司,专门惩治官员腐败,澄清吏治,不知各位以为如何?”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app,【换源神器】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众人都是精神一振,李若虚朗声道:“相公快快说来!”

  王松道:“各位先生,中华几千年来都是人情社会,人治而非法治,这也是官员腐败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我要成立的廉政司,不敌属于官府任一部门,乃是一独立机构,即人员独立、财权独立、办案独立。”

  “具体来说,廉政司不隶属于宣抚司任何一部,其最高官员“廉政专员”由我亲自提名任命。廉政司的职责是调查,调查完以后把材料全部收集齐,交给提刑司,由提刑司依律决定其罪。”

  朱梦说点了点头,随即问道:“相公,廉政司明察暗访,权力极大,廉政司的官员谁来调查?”

  “廉政司一家独大,对内自然有自我监督的部门,即内部调查及监察组。他们专责调查涉及廉政司官员的违律和贪腐。”

  “商鞅变法,秦灭六国。好处是有法可依,依法治国。至于坏处,愚民弱民,这里就不赘述了。”

  王松道:“法制在于强国富民,而非恐吓严刑,奴民愚民。百姓遵纪守法,官府爱民为民,这才是法制的根本。”

  一番高谈阔论,众人都是心悦诚服。

  李若虚点头道:“如此甚好!也免得亏欠人情,左右为难。”

  黄纵摇头道:“谁说不是,为这些人说情的,已经让我不厌其烦了!”

  朱梦说问道:“相公,如此说来,这廉政司倒是越快成立越好,也免得天下不安!”

  王松沉声道:“朱知府,你刚正不阿,做事果敢勇毅,就由你担任这廉政司“廉政专员”一职,负责廉政司的筹建和官员抽掉。你意如何?”

  朱梦说一愣,诺诺道:“相公,小人恐怕才能不足,误了相公大事!”

  王松正色道:“朱公,难道你为了几百几千贪腐官员,而置千万汉人百姓的将来于不顾吗?”

  朱梦说醍醐灌顶,肃拜道:“相公放心,朱某应了就是!”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mm.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mm.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