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章 如此君臣_宋士
笔趣阁 > 宋士 > 159章 如此君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159章 如此君臣

  听到赵佶的话语,殿中众臣的目光,一起转向了前面的康王赵构。

  众人早已经是心知肚明。这位康王殿下,已经是官家的东宫人选。上次赵构兵败扬州,弃城而逃,赵佶也并未追究,已经能够看出端倪。

  金人虽然兵锋锐盛,不可阻挡,但赵构作为守城的主帅,罪责难免。赵佶并未责罚,赵构的皇储之位,已经是昭然若揭。

  赵构早已经胸有成竹,他假装沉思片刻,上前奏道:“陛下,如今金人肆虐,盗贼横行,漕运已很难运往北地。与其花费不知凡几,运送漕粮北上,经营河南、山东糜烂之地。不如暂且答应金人,厉兵秣马,卧薪尝胆,待金人势弱,再行北上恢复之举。”

  李纲胸口犹如巨石猛击,不可思议地看着眼前的康王赵构。

  这卖国能卖的如此冠冕堂皇,大宋皇室真是青出于蓝,后继有人了。

  要知道,淮河以南,淮盐半数,国家赋税两成有余,为了驱虎吞狼,对付王松,竟然连淮盐的产地都可以割让给金人。

  没了这两成盐利,朝廷肯定又会施重赋于百姓身上,百姓苦不堪言,肯定会天下大乱,其危大矣。

  “陛下,朝廷南迁临安府,只不过是韬光养晦之权益之策。臣愿意留守江宁府,安抚百姓,厉兵秣马,继续编练新军。一旦时机成熟,臣愿为先锋,率兵北上,与金人血战,恢复我宋室江山。”

  赵构说完,退到一旁,不卑不亢,气度雍然,引起大殿中的大臣们一阵附和。

  “康王殿下雄才大略,说的极是!”

  汪伯彦在一旁赞叹道:“王松此人,只是受了一丁点委屈,竟然不尊朝廷号令,胆大妄为,势弱藩镇。须知君臣父子,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王松如此做派,尚不思悔改,岂不知雷霆雨露,皆是皇恩。王松目无君父,目无朝廷,真是胆大之极,罪该万死!”

  因为扬州兵败,汪伯彦已被免去同知枢密院事,而降为兵部侍郎。赵佶此举,实是把汪伯彦作为替罪羊。

  岂不知,汪伯彦只是一个辅臣,而赵构才是守御主将。汪伯彦明面上,承担了赵构的罪责,但实际上,他在赵佶父子的心中,地位还是依旧。

  殿中的大臣也都附和道:“请陛下处罚王松。”

  新任的江南东路制置使、江宁府尹吕颐浩也赶紧道:“求陛下严惩王松,昭告天下,以定天下民心。”

  殿中群臣都是天下一等一的聪明人,马上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朝廷舍弃淮水以北,看似卑躬屈膝,却等于把一块烫手的山芋扔给了王松和金人。

  只要王松不降金,忠义军和金人一定会杀的血流成河,至死方休。朝廷坐收渔翁之利,趁两者疲软之时,一举收复失地。

  此计不可谓不毒,既消灭了王松这个潜在的藩镇势力,又削弱了女真人的国力,朝廷又不战而屈人之兵,保存了实力,可谓是一箭多雕。

  殿中许多人一下子就想到了淮水以北、河南之地的数百万宋人百姓。一旦割让淮北之地,这些宋人百姓的命运,就只能是交给女真人了。

  不过,念头在他们心头只是一闪,就被简简单单地忽略过了。这些犹如蝼蚁一般卑贱的草民,士大夫们又有几人在乎他们的生死。

  看到赵佶抚须思虑,汪伯彦上前奏道:“陛下,康王殿下所言甚是。与其耗损国力,保住河南府,

  得罪金人,不如后腿一步,卧薪尝胆。臣建议同意金人和议,暂且把我军撤往淮水以南。但割让陕西,事关巴蜀,却是徐徐再议。朝廷应派一大臣,宣抚陕西,节制诸路西军,对抗金人,守住四川门户,不使长江沿线有掣肘之忧。”

  “耿卿、唐卿,对于眼前之势,你几人可有什么看法,朝上的各位大臣,你们还有没有其他想法?”

  赵佶轻易复辟,郓王赵楷意外失势,耿南仲、唐恪二人一下子失去了靠山。赵佶本就不喜欢赵桓,爱屋及乌,自然不会喜欢耿南仲、唐恪、何栗这几人。

  赵构身边则是汪伯彦、张俊、张浚这些新晋之人。耿、唐、何等人在朝中已经是昨日黄花,冷落清秋了。

  听到赵佶的问询,几人目光一对,一起上前肃拜,耿南仲道:“陛下,臣附议康王殿下。臣等同意割让淮水以北,宋、金两国永罢刀兵,黎民百姓安居乐业。”

  唐恪也是上前道:“陛下,南迁势在必行,越快越好。有道是,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陛下身系国家社稷,一人决于天下千万之众,只宜坐镇中枢,号令天下,不可置身于险处。陛下可于大臣或亲王中选一人,留守江宁府,指挥万众,对抗金人。”

  连逃跑、割地都说的这么冠冕堂皇,赵佶的神情果然舒缓了起来。

  “陛下,陕西还有十几万西军,可以派一大臣入陕,节制各军,和河外三州连成一片,共同对抗金人。有陕西在旁掣肘,金人南下,总有几分顾虑。”

  担心皇帝又会同意金人割让陕西的和议,李纲赶紧上前奏道。

  赵佶点点头,他倒不是不想割让陕西,而是因为陕西是四川的门户,地位极其重要,一旦丢失,四川将直接面对金人和夏人,可谓危矣。

  他眼光转向了耿南仲、唐恪、李纲、汪伯彦和吕颐浩几人,沉声道:“几位卿家,你们有了合议吗?”

  耿南仲尽管已经遭冷落,但还是中书门下平章事,乃是宰相,该走的形式还要走。

  耿南仲肃拜道:“陛下,臣等举荐原河北宣抚副使、签枢密院事张浚担任川陕宣抚处置使,经营川陕,以拒金人。”

  张浚心中通通直跳,若是能经营川陕,宣抚一方,甚至大败金人,他也可以进入宰执班列,名垂千古了。

  李纲暗暗摇头,这张浚喜好高谈阔论,但和自己一样,都是文臣。若论起行军打仗,还没有自己阅历丰富。让这样的人前去宣抚一方,陕西的局势不容乐观。

  果然,张浚满脸通红,站了出来,颤声肃拜道。

  “陛下,臣愿意前往陕西,访问风俗,罢斥奸赃,搜揽豪杰,对抗番人,罢其骚扰东南,为陛下、为朝廷分忧。”

  唐恪这时候走了出来,肃拜道:“陛下,张浚忠贯日月,孝通神明,志在灭贼。臣附议张浚宣抚陕西。”

  赵佶满意地点了点头,朗声道:“卿家等忠心,朕心中自有定夺。”

  他看了一眼下面面色各异的群臣,装模作样地悲声道:“经营陕西,也是为了西北的百姓不被金人荼毒。如今想起来,朕对不起他们啊!”

  下面的群臣赶紧一起肃拜道:“陛下爱民如子,臣等惭愧之极!”

  “众位卿家,你说,朕割让了淮南、河南等地,天下的百姓又该如何评价朕?肯定是昏君、懦夫这些称号了。”

  赵佶自嘲地笑了

  起来,神色之间闪过一丝无奈,随即又风淡云轻。

  赵宋朝廷,到了赵佶的手里,早已经是民心尽失,污浊不堪。只不过对于这位大宋的官家,包括朝中的许多大臣,百姓又何曾被他们放在心上。

  群臣再拜道:“臣等无能,请陛下责罚。”

  赵佶轻轻摆了摆手,让一众臣子站了起来,心中满意之极。

  张浚退回朝列,脸上阴晴不定,心中尤自七上八下。

  秦桧心中暗笑。赵佶话里话外,已经默许了张浚宣抚川陕。这张浚尤自忐忑不安,沉不住气,也不知他到了陕西,能不能有所作为。

  旁边的众臣羡慕之色尽显,众人从皇帝的声音里面,已经听到了肯许的味道。

  也许再过不了多久,这张浚就要成为朝廷的新贵了。

  李纲心中失望,上前肃拜道:“陛下,江淮、荆湖盗贼肆虐,地方糜烂不堪。臣等举荐康王殿下担任江宁留守,编练新军,经营江淮、荆湖,以谋北上恢复。”

  朝廷南迁杭州,若是能留下一骨干之臣经营江南东路,至少也可以保住江南半壁江山,甚至可以南望两淮。若是一味南逃,还不知这半壁江山能不能保得住。

  至于北顾,恐怕更是遥遥无期了。

  赵佶思索片刻,朗声道:“就依众卿所言,张浚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吕颐浩为江南东路制置使兼江宁留守,翟亮为江宁统制,编练新军,对抗金人。”

  “任张俊为两淮制置使,李纲为荆湖南路制置使,经略两淮和荆湖地区。宗泽、张俊、韩世忠等人南下后,兵将回归中枢。”

  秦桧等人心中都是暗喜。皇帝不把康王留下来做留守,而让吕颐浩兼任,一是怕宗室做大,二来肯定是要坐镇临安府,确保皇储的安全。

  金人肆虐江南,铁骑所到之处,无不残破,动不动就是屠民焚城,这些朝廷重臣,早已经被吓破了胆子。若是被金人来个一锅端,他们岂不是要荣华尽没,头颅不保。

  果然,赵佶继续说道:“康王还是随朕南下,经略临安府,吕卿家就多劳了。诸卿家都是国之重臣,在这国难当头之际,更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负朝廷重托!”

  殿中这些朱紫大臣一起肃拜道:“陛下圣裁!”

  翟亮出了大殿,眉头紧皱,心事重重。

  朝廷孱弱,又要割地求和,那些无辜的百姓,包括他故乡河南府的百姓,他的家族,他的乡亲,他们又该如何?

  驱虎吞狼,朝廷此举,只怕是把王松架在了火上。对抗金人,就是腹背受敌,举步维艰;若是不对抗金人,那就是民心尽失,忠义军在两河糜烂之地还怎么呆下去?

  第一次,翟亮为这位同乡的处境感到担忧。

  张浚出了大殿,长长吸了一口气。

  从今天开始,他终于可以大展拳脚,一展胸中抱负了。

  “张相公,恭喜啊。”

  秦桧上来,低声道:“张相公,到了陕西,可要励精图治,千万别被王松蛊惑。要知道泾渭分明,忠奸易辨,不可让人有口舌之争。”

  张浚点了点头,沉声道:“多谢秦相公,下官自有分寸。”

  陕西十几万西军,兵强马壮,到时候不做出一番成就,建功立业,又有何面目再回归江南,面对天子?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mm.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mm.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