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对他大汉的影响又究竟是好是坏?_开局盘点明太宗,老朱都懵逼了!
笔趣阁 > 开局盘点明太宗,老朱都懵逼了! > 第147章 对他大汉的影响又究竟是好是坏?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7章 对他大汉的影响又究竟是好是坏?

  第147章对他大汉的影响又究竟是好是坏?

  东汉,建武十七年。

  刘秀已经有些青筋暴起了,后世的情况完全超乎了他的预料。

  先不说汉灵帝刘宏的种种操作乃至让地方掌权,这也就算了,外戚居势力膨胀后居然还没把自己手中的权力掌控住,硬生生给作死的作没了。

  再看看这董卓,未来竟然直接罢黜了皇帝,莫不是未来的大汉仅剩下一个董卓和他掌控的势力了吗?

  不然怎可能做到一言便废除了皇帝?

  刘秀只感到眼前发黑,大汉的末年简直说是群魔乱舞。

  但他还有一丝不解,为何最后一位皇帝的谥号居然是汉献帝,要知道“献”这个字也算是不错了,为何一个会被臣子废除的皇帝会得到这样一个谥号?

  莫不是神迹当中最后提到那个人?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他诞生在一个颇有权势又非常独特的家庭当中,他是宦官之后,祖父曹腾是大长秋,且受封费亭侯,声望很高。】

  【父亲则继承了祖父的爵位,并通过祖父的人脉以及自己的表现在桓帝末期成为了司隶校尉。】

  【而在东汉时期,这也是一个较为关键的职位,虽然俸禄不多,却有着“无所不究”的权利,监察京师。】

  【在这样的家庭条件下,曹操自幼博览群书,尤其对兵法感兴趣,同时正值年少的他喜好侠义之士,整日浪荡在长安城街上,不攻读学业和品行,因此并不为人所称赞。】

  【但同样也有人从曹操种种放肆的行为和奢侈的生活中看出了一些不凡。】

  【当时的名士许劭评价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还有人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有着这样的家庭出身、年少经历以及种种评价的曹操,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是。】

  【一:像祖父一样效忠天子,振兴大汉,为国为民,实现理想,赢得一个美好的身后名。】

  【二:身为家族子弟,自然要继承父辈的职业,为家族的发展做出贡献,带领家族走向巅峰,顺便辅佐天子治理天下。】

  【三:汉家天明已失,接下来将天下大乱,能者居之,他曹操也应当参与其中。】

  ——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这一次的内容依旧很少,信量也依旧大的惊人。

  首先,一个众所周知的事情,宦官哪来的后代?

  而且宦官居然还可以受封为费亭侯?

  如果放在东汉那等群魔乱舞的情况下,宦官封侯倒也不是不可能,但他的后代究竟是哪来的?

  而且能够继承爵位,必然是皇帝也清楚并且认可的,来路不明的话怎么可能得到认可!

  于是父子二人面面相觑,却说不出个什么,只能再度开始讨论后面的信息。

  至于曹操权贵弟子的奢侈生活他们自然一清二楚,而曹操博览群书、喜好兵法的学习经历,更是暗示了他将在汉末乱世中的行为,恐怕极不和平。

  而至于最后的评价,毫无疑问的是对曹操能力的称赞,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乱世之际,无论是奸雄还是能臣,他都能成为最顶尖的那一个,最注引人注目的那一批人。

  再看看选项,他的祖父之所以能够被封到爵位,并且后代也能被皇帝认可从而继承爵位,那必然是皇帝的近臣,起码是深受信任的那批人。

  而曹操在这样的家族势力当中长大,必然也亲近天子,不会想要谋反,三选项排除。

  那么问题来了,曹操究竟是想利国利民,为国家做出一份贡献,还是更加关注自己的家族?

  刘恒按下了一。

  ——

  汉朝初年。

  刘邦则在琢磨着曹操的那几句评价。

  汉末确实有着乱世的前兆,但总归还是差那么几分,曹操此人究竟是在乱世还是在清平治世?

  对他大汉的影响又究竟是好是坏?

  毕竟一个国家到了那样的程度,所求的不过是再多延续几年。

  曹操究竟是加速大汉的灭亡,还是真的帮助大汉续命了一段时间?

  【生长在这样环境里的曹操自然也希望如祖父一般,成为一名大汉臣子,以图匡扶社稷,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姓名,不求流芳百世,也要扬名于身后。】

  【然而很快桓帝驾崩,灵帝即位,曹操的父亲被提拔为大鸿胪,大司农。而在灵帝三年期间,曹操因孝廉而被举荐,随后任命为洛阳北部尉。】

  【达官贵人皆聚集于此,一向难以治理,然而曹操并没有退让,他依法执行,不避贵族,若有犯禁者,无论豪强,皆不留情的下手。】

  【上任数月,宦官蹇硕的叔叔违禁夜行,被曹操依律棒杀,这使曹操得罪了宦官集团,可曹操是依法而行,这些人又无法中伤诋毁曹操,只好转而称赞他做得好,外放他去担任顿丘令。】

  【第二年,曹操因堂妹夫滁强侯宋奇被宦官诛杀,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

  【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和皇甫崇等人合军进攻银川,随后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人,于是曹操被任命为济南国相。】

  【这里,曹操发挥了自己一贯的风格——依法治理,当时的济南政治清明,无丝毫作奸犯科之人啊。】

  【然而中央随后将曹操命名为东郡太守,远离济南,于是曹操决定。】

  【一:接受任命,前往东郡。】

  【二:坚决拒绝离开自己的大本营。】

  【三:想办法推迟一番,现在局势过于混乱,握在手中的力量不能就这样放弃,看看情况再说。】

  ——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倒是颇有些欣喜,当初他下诏让各地推举孝廉一人,算是将举孝廉这一选拔人才的方式正式定了下来,而效果并不明显。

  如今看来在大汉后期已经成为了常态,如后世的科举一般,这意味着大汉人才来源起码又多了一条路。

  即便在豪强林立的东汉,也总归能收拢到一些可用之人。

  当然,灵帝时期的举孝廉究竟举出来的是什么人刘彻就不说了,毕竟那种情况下,再好也不会好到哪里。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mm.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mm.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