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第三百一十章自由奢华的汴梁40 撸猫……_在名著世界当貔貅[综]
笔趣阁 > 在名著世界当貔貅[综] > 310. 第三百一十章自由奢华的汴梁40 撸猫……
字体:      护眼 关灯

310. 第三百一十章自由奢华的汴梁40 撸猫……

  撸猫和撸老虎有什么区别至少苏叶没分出明显的不同来,都是毛发柔软顺滑,摸起来软绵绵滑溜溜,舒服极了。

  刚开始被抱起,它极其不老实,翻滚着身体想要挣脱束缚,后来发现被摸得舒服,就开始软踏踏趴着,嘴里发出“呼噜呼噜”的气音,似乎在撒娇,又似乎催促你继续不要停。

  苏叶被逗笑,抱着检查了一下指甲和牙齿,见没什么威胁性,就让人送来生肉喂它吃。

  嘱咐下人好好看顾,尤其防着它伤人,老虎这种生物,如果爆发第一次凶性,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所以绝对一次都不能有,因此在养的时候得小心一点,不能刺激到它。

  如果真的发生意外,那当然是以人命为主,然后把这只老虎放逐山林吧。

  在玉英园待了两天,苏叶检查了一下账目,发现没有问题,就回了汴梁。

  给展昭送了一个口信,随即带着柳金蝉出门,去拜访那些江湖势力和结交的官府人员。

  不一定要他们做什么,而是只要他们不做什么,柳金蝉的生意就能很好的经营起来。

  不愧是顶流网红,又长期和各色人打交道,锻炼了柳金蝉的高情商,苏叶只需要居中介绍一下,接下来她就能自己和人热情的攀谈,然后和人家达成合作。

  等到两个月后她们回到汴梁,柳金蝉已经顺利的找到出海的商队合作,让他们帮忙带海外种子回来,还和几个地方的官府协商好,租赁十年土地,并雇佣当地无地的农民帮忙种田。

  各级官衙都有土地,里面种植的粮食,作为当地官府一部分收入,用以维持官府的运作。

  这部分挂在官府名下的土地,往往都是上等良田,产量相比其他土地,要好得多。

  往年,这些地都是租赁给当地佃户的,土地的产出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归佃户所有,一部分用以交税,最后一部分充入府衙府库。

  当然了,后两项都是当地官府征收,但作用不同,作为税收的那部分,是会按比例上交上级府衙,剩下的才能由当地官府支配。

  而充入府库的那部分,就直接是当地官府的收入。

  因此官府田收入好的话,当地府衙上上下下,都能过个肥年。

  但种地要看老天爷的脾气,想要年年风调雨顺,那是不可能的,因此这部分收入是不稳定的。

  而柳金蝉和府衙签的契约是,每年给官府缴纳多少银钱,用以租赁那些土地,这样府衙就能做到旱涝保收,不用再担心遇上气候不好,或者水灾旱灾,就没了收入,反而要救济那些佃户。

  毕竟也算是为官府做事,如果这些佃户都饿死了,那官员的考评上,一定是个大大的差字,别说升迁没希望,更有可能降级。

  因此,就算是为了面子工程,这些租赁官府土地的农民们,都得安安稳稳活下来。

  这也是为什么哪怕租金更高,佃户们也更愿意租赁官府田,而不是那些地主富商的地。

  因为遇到灾年,能有个保障。

  对于这些佃户,柳金蝉采取了雇佣的模式,把他们从无产的佃户,变成了农场的工人,每月给他们发工资。

  这样无论收成如何,他们都不用担心没钱吃饭,只要认真努力种田,好与坏都是柳金蝉承担。

  这对佃户们而言,更是旱涝保收的好事,他们自然愿意。

  至于柳金蝉,或许前期她付出的成本高一点,给官衙的租金,和给佃户们的工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但租肯定比买要便宜的多,另外,她想要短时间购买大量的上等田,不仅需要庞大的资金,也需要有雄厚的背景。

  资金苏叶不缺,但这么买地太惹人注意了,毕竟是皇权社会,人赵氏宗族都不敢这么明目张胆,柳金蝉只是想做生意,并不想成为关注的焦点。

  但偏偏她要种的是大宋没有的作物,不可能让靠地吃饭的农民不种粮食,改种这些新作物,即便柳金蝉承诺收购,甚至和他们签订契约,那些农民也不可能愿意。

  一个很浅显的道理,谁知道新作物要怎么种

  即便知道方法,但第一年种,想都不用想收成肯定很少,毕竟没有经验。

  在不识字的情况下,农民们靠的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经验积累,而新作物很明显没有这种优势。

  让柳金蝉一个个村子走访,教导他们该怎么种,也不现实。

  高效的方法只有集中种植和管理,为了短时间内铺开,而不是一点点育苗,需要的土地就得多,并且还得是上等田。

  因为上等田的肥力足,在育种的过程中,能减少许多问题,也能得到更多更好的种苗。

  柳金蝉要做的生意,并不是卖这些新作物的果实,比如玉米,不是弄到市面上卖给人吃,而是卖玉米苗。

  她的目标客户是那些地主,和农民只能依靠那些土地,不敢随意改变不同,地主拥有更多的土地,也就意味着有更大的容错性。

  他们在见识新作物的好处后,比如玉米的高产,是可以匀出一部分土地来试种的。

  如果种得好,他们能获得更多收益,要是不行,也只是损失一些,大不了今年的收成低一点而已,不伤筋动骨。

  这就像资本家投资和普通人投资,有着本质区别。

  别看资本家拿出了一千万来试水,但他拥有几个亿,这一千万亏了也就亏了,不会多心疼。

  但对普通人而言,他拿出二十万,但这是他全部的财产,亏了就倾家荡产,甚至还可能背上负债。

  相同的道理,很多人觉得那些乡下老农顽固不化,明明是为他们好,偏偏不领情。

  但这却是他们生存的智慧,稳定能抵抗生活中未知的风险。

  不确定性带来的可能是高收益,但大概率是一场灾难。

  柳金蝉和太多农民打过交道了,即便时间跨度上千年,但人思考的东西都差不多。

  相比之下,现代农民抗风险能力更强一点,一年出错,还不至于饿死,因为有强大的国家背书。

  但到了大宋,今年没收成,今年他们就有可能饿死,甚至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剧。

  所以他们努力维持现状,而不是锐意进取,以至于平添更多风险。

  正因为懂得这些底层逻辑,所以柳金蝉一开始的目标就是那些地主。

  至于更需要帮扶和合作共赢的农民们,其实没人是傻的,当他们看到本地地主都去种,他们自然会知道那些是好东西。

  等观望了一两年,也摸索会了种植方法,他们自然而然会跟从。

  就像皇室是贵族的风向标,地主也是那些农民们的风向标。

  而想要和地主们达成合作,很简单,他们也有自己学习的对象,比如当地望族,比如官府,比如那些江湖势力。

  而这些,正是苏叶带着柳金蝉搞定的关系网。

  这样一来,所有的链条都打通了,和船队合作,让他们帮忙带来新作物的种子,在几个专门选出来的县里种植培育,然后卖给周边的地主。

  等到他们都种植上了,再向整个大宋扩散,与此同时,许多农民看到了新物种的好处,又有柳金蝉派人收购,运到其他尚未种植的地方去贩卖。

  很多农民都会纷纷效仿,可能他们买的量不多,但架不住基数大啊。

  这样一来,柳金蝉光是卖种苗,就能赚的盆满钵满,再加上成熟后倒卖果实,又是一笔大收入。

  毕竟那些作物,并不适合所有地区,只有一部分地区能种,其他地方不行,所以倒卖必不可少。

  而这还是长期能做的生意,越是到了后面,就越是变成大宗贸易,毕竟种植的人越来越多,数量就越来越大。

  而柳金蝉是提前布局的,即便其他商人看到了机会,加入进来,也竞争不过她。

  再加上苏叶已经打通的运输线,从源头到运输到铺货,几乎没有阻碍。

  这要还不成功,那只能说,柳金蝉不适合做生意。

  当然了,计划只是计划,需要柳金蝉努力去实现,回到汴梁后,她立刻整顿资源,带着苏叶帮她找的武林高手当保镖,去一步步安排了。

  整顿土地,培训佃户,和当地势力商谈合作模式,去港口迎接新作物等等,几乎忙得脚不沾地。

  当然,在出发之前,柳金蝉也没忘了去看望一下未来的大腿,表哥颜查散,告知他自己的去向和目标。

  颜查散住在白家,白玉堂自然也在,得知这个曾口出狂言,要招赘自己的姑娘,回来几天又要离开,未来几年很可能都不会回汴梁了,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内心深处还有一丝不自在。

  原来,柳姑娘只是说说而已啊,啧,亏他这么在意,还躲着人家。

  白玉堂觉得面上有点挂不住,在柳金蝉对自己笑着告别的时候,别扭的轻哼了一声。

  柳金蝉自然不知道,白五爷那隐晦的小心思,在她看来,那晚招白玉堂入赘的话,也不过是一句玩笑话而已。

  当时只有她和貌似知道她底细的苏叶在,所以两个女生之间,说一句调侃般的玩笑话,哪里需要在意。

  然而她哪里知道,屋顶还窝着一只锦毛鼠,把她的玩笑话全部听进去了,还记在了心里,感觉别扭的同时,又觉得这姑娘可真独树一帜,果然是未来人。

  柳金蝉看着白玉堂傲娇的表情,丝毫不以为意,毕竟好看的人做出什么表情,都让人觉得赏心悦目。

  柳金蝉是颜控,更是一个纯欣赏颜值的颜控,白玉堂好看,她就多看两眼。

  之后忙起来,就顾不得了,以后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见面。

  至于白玉堂这不算客气的表现,那和她有什么关系,又不是她义弟,不需要她去哄。

  于是和表哥告完别,又欣赏到了美色的柳金蝉果断告辞,期间只和白玉堂打了声招呼,没说任何话。

  跨出门的时候,白玉堂终于开口,“等等。”

  柳金蝉惊讶转身,“五爷有事吗”

  白玉堂扔过去一块通体碧绿的玉佩,“这个你拿着,遇到事情直接亮出来,江湖人都愿意卖五爷我一个面子。”

  柳金蝉眼前一亮,虽然已经有了苏叶背书,但谁会嫌保证多啊,她当即郑重放入怀里,“谢谢五爷。”

  柳金蝉走后没多久,之前的科举舞弊加谋反案终于审理结束,该砍头的砍头,该流放的流放,按照罪行判罚,不放过任何有罪之人,也不牵连一个无辜。

  包大人和大理寺卿一同把结果呈上去,赵祯看完满意的点头,“包卿和许卿辛苦了,许卿下去吧,包卿留下。”

  许大人顿了顿,立刻拱手告辞,内心有些许羡慕,包大人真的很受官家看重,除了庞太师,无人能出其右。

  而庞太师或许还占了受宠的庞贵妃的光,但包大人却不一样,是孤臣和纯臣,但在官家那里的地位,却无人能撼动。

  不过许大人也只是羡慕,而不是嫉妒,毕竟包公廉洁公正,不畏强权,铁面无私的品行,是他这种正统的文人最推崇的。

  他自己做不到,对于能做到的包拯,怀有十二分敬意,然后敬而远之。

  包大人一点也不在意官场同僚的避险,只躬身站着,等待官家吩咐。

  赵祯把那案宗又看了一遍,最后叹了一口气,“包卿,眼看科举在即,只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可主考官人选仍未决定,朝中已有不少人提出建议,催朕立刻决定人选,可朕看来看去,唯有你包拯一人适合。”

  之前的主考官因为监管不力被撤职了,新的人选尚未决定。

  “这”包大人迟疑,科举一向由礼部负责,主考官也往往出自礼部或者翰林学士担任。

  “包卿啊,此次科举关系重大,在考试前就闹出舞弊这么大的事,外面早已议论纷纷。虽然现在全部解决,但难免那些学子心里还存有疑虑,要是之后他们的成绩不理想,不会觉得是自己发挥失常,而是科举舞弊的人没有抓清,是其他人占了自己本该考中的名额。”

  赵祯看着包拯,语重心长道,“所以此次的主考官,必须是学子们都信赖的人,此事非你莫属”

  包大人想了想,拱手接下这个差事,“臣遵旨。”

  赵祯满意的点点头,“对了,之前听苏姑娘说,在试题方面,可以多准备几套,到时候直接抽签,抽到哪套用哪套,能有效避免泄题的风险,朕觉得这个方法不错。”

  包大人微微皱眉,“只是花费甚巨。”

  按照之前苏叶透露的方法,直接出个五六七八套试题,然后统统印刷出来,等考试前一天或者前两天,再由官家或者主考官直接抽取。

  赵祯思考过后,觉得这确实比一套试题更加安全,但他不是不懂经济的人,知道印刷那么多试题,是多么浪费的行为。

  现在之所以提出来,是希望包卿以及苏姑娘能想出解决的办法。

  他觉得,像苏姑娘那么聪明的人,一定考虑过浪费的问题,有解决的方法,才会说出来,而不是无的放矢。

  因此,赵祯期待的看向包拯。

  包大人

  “是,”他只能拱手行礼,然后带着这个大难题,回去找公孙先生想法子。

  公孙先生听完,思索了几许,并无万全之策,不过,“既然是苏姑娘提出的,她一定有办法。”

  公孙先生和赵祯一样相信苏叶的智慧。

  包大人点点头,让展昭请了苏叶来。

  苏叶听完,笑着道,“我倒是有一个剑走偏锋的方法,就是怕包大人会认为有辱斯文。”

  包大人摆摆手,“但说无妨。”

  “其实很简单,把那些试题装订成册,卖给下届科考的学子,相信他们知道这些都是本届可能用到的题目,都会买一本回去练习。”苏叶道,“这样一来,不说五六份,二三十份都没问题。”

  这就是后世的历届高考题啦,哪个高三学生没刷几本高考题

  当然了,后世可以这么操作,但这个时代把朝廷的威严和面子看的很重,历届考题别说卖了,流传出来的都极少,只有那些大族或者大书院,才会专门收集。

  这也属于垄断资源的一种,能有效的防止寒门出贵子,除非是天资聪颖,不然相同条件下,一个拿历届考题训练过,写了文章还有老师和家中长辈指导的学子。

  和一个完全接触不到这些试题,正式考试之前,一片茫然的学子,谁考上的概率更高一点

  显而易见嘛,所以科举考试进行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把历届的试题公布出来,是他们想不到吗

  不,是这些人精想要掌握这部分资源,为家中后辈增加筹码,减少对手。

  所以极力反对试题和学子的文章公布起来,理由就是维护朝廷颜面。

  新科状元的文章,那是谁想看都能看的吗

  而苏叶提出的方法,就更大胆了,不仅要公布,还直接卖出去,只要你有钱,就能买到。

  可以想见,朝中一定有大臣提出反对,理由是朝廷颜面啦,科举是神圣和庄严的事,怎么能如此行事无忌,亦或者有违祖制,与民争利等等。

  包大人是个开明的人,完全不觉得把试题卖出去,会有辱斯文。

  反而他认为,这能让更多的贫寒学子得到实惠。

  他当年科举的时候,也是老师给他出了一些试题,让他写着练手,这才能在科举时从容不迫。

  虽然那些题是老师根据往年学生默写给他的文章,自己琢磨出来的,和真正主考官的水平不能比,但至少达到了练习的效果。

  可更多的贫寒学子,还没有这样的老师能帮忙把关,那些试题能售卖的话,贫寒的学子们也能多一些见识。

  因此,这个建议虽然可能得罪一些人,包大人依然打算向官家建言。

  他看向公孙先生,公孙先生微微颔首。

  虽然公孙先生出身官宦之家,自来不缺书本和试题,更不缺师资,但他却了解民生艰苦,知道一个贫寒学子,要得到这些内部信息有多难,因此在此事上,他举双手支持

  包大人当即换好官府,再次进宫面见官家。

  赵祯听完这个提议,觉得非常不错,“不如等科举结束,没选中的试题,让翰林学士们写出文章来,放在试题后面,作为给学子们的参考。”

  好家伙,这是连标准答案都弄出来了。

  不,写文章没有标准答案,但可以参考一下,对比自己和翰林院官员之间的差距。

  能成为翰林学士,负责给官家讲解经义,都是每届的前三甲,水平相当高,这也是给学子们树立一个努力的方向,总比一无所知,找不到目标强。

  包拯立刻心领神会,躬身行礼,“谢官家。”

  没错,赵祯此举确实发挥了他的传统艺能,拉了一批人支持这件事,而不是让所有官员联合起来抵制反对。

  原因也很简单,这样一份往届的试题,哪个想要中进士的考生不会去买一份

  那是手抄都得保存一份的,因此,天下学子一定会看到后面附上的翰林学士的文章。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要出名了,名扬天下,以后所有的学子都会认识他们。

  而这也或许能给他们带来志同道合的学生,毕竟那些学子是按照他们的范文来练习写文的。

  这相当于另外一种导师了。

  这是又能出名,又能获得实惠的事,所以本届的试题例文选谁的文章,将会成为此事公布后的争论焦点。

  这样一来,就没人会去在意此方法是谁献上来的,即便之后知道了是包大人干的,为了不得罪那些想要写范文的人,他们也只能憋着不说。

  毕竟在这件事上,获得好处的不是一个两个,事情已然成为定局,就不能再为此得罪人了。

  也因此,对包大人的仇视,就只能不了了之。

  所以包大人诚心诚意道谢,官家此举,确实是在帮他。

  赵祯摆摆手,“你下去准备吧,此次科举,务必保证公正公平”

  “是”

  随着包大人郑重应诺,开封府再一次忙开了,作为包大人最信任的下属,展昭也只能跟着忙前忙后,多一点和苏叶相处的时间都没有。

  所谓好事多磨,展昭暗暗下定决心,不能再拖了,他一定要尽快和阿叶表明心意,不然还不知道等到猴年马月。,,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mm.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mm.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